“創新合作潮”對中國汽車市場到底有多重要?
在電動化時代來臨后,多家外資車企或合資車企正主動尋求與中國車企合作,車市正掀起一波“創新合作潮”。
最近,我國幾大傳統跨國車企趕路步伐頗為匆忙。
大眾、豐田、福特以及通用等多個傳統跨國車企在中國市場成立合資公司后,為中國市場帶來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幫助中國乘用車市場快速成長;與此同時,合資車企也在迅猛發展的中國市場收獲了巨大紅利,并不斷加大投入規模和力度。
不過在存量市場競爭時代,中國車市的大環境卻在持續嬗變。
隨著國民消費的梯度日漸豐富,一方面主流合資品牌既面臨豪華品牌與自主品牌的上擠下壓,另一方面還要應對席卷全球的電動化、智能化浪潮,壓力巨大且時間緊迫。
凡此種種,外界對于幾大傳統跨國車企轉型的決心也充滿了質疑。在過去幾個月里,幾大傳統跨國車企終于下定了決心,調整的手腕和力度也堪稱一次“激變”。
以創新實現突圍
7月27日消息,大眾汽車集團宣布旗下的大眾品牌和小鵬簽署了長期合作技術框架協議,并簽訂了股份購買協議,將以每份權證15美元的價格收購小鵬汽車約4.99%的股權,總值約7億美元。
與此同時,上汽集團也與奧迪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加快上汽奧迪全新電動車型開發,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對高端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
緊接著在8月1日,長安福特發布消息稱,即日起,長安福特正式接手福特電馬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業務,并為現有所有福特電馬車主全面升級高通第三代8155芯片,以提升整車系統的響應速度和智能化水平。
長安福特方面表示,此次福特電馬的歸并不是簡單的“1+1”,而是通過實現福特電馬在中國業務的產供銷一體化,把長安福特的品牌、渠道、經銷商等積累和福特電馬的產品操控優勢、賽場基因和精神文化相結合,實現“加電提速”的指數效應。
而在長安福特接手福特電馬在華運營業務后,將幫助福特電馬更好地適應中國市場需求,提供更多符合國內消費者需求和口味的產品,提升銷售渠道和市場份額。
據BusinessCars了解,福特電馬將作為長安福特和長安汽車成立新合資公司旗下第一款純電動車型,除此之外新合資公司還將打造更加完善的產品譜系,為消費者提供從個性化燃油產品到大馬力混動,到純電SUV的多樣化出行方案,實現傳統車企向新能源的快速轉型。
不難發現,在電動化時代來臨后,多家外資車企或合資車企正通過高效突圍的模式,打破傳統束縛,掀起一波“創新合作潮”。
在這“創新合作潮”中,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強強聯手,而新能源、智能化等新科技成為合作的重點,“創新合作”的整體技術水平和質量在不斷提升。
但是怎樣用“創新合作潮”這把鏟子,其實更為深層的改變還在路上。
外界其實一開始對目前的“創新合作潮”并不看好,不過在消息逐漸透明后有了信心。
信心一方面來自于像大眾、福特這樣的傳統車企急需中國車企新能源汽車技術扭轉市場的劣勢,另一方面財力雄厚的傳統車企也能在汽車制造方面以及資金方面提供幫助。
從目前看來,作為燃油車時代的巨頭,面對當下汽車行業整體轉向新能源車的背景下,傳統車企們都亟需一個重振中國市場的利器。與具備成熟技術的本土品牌合作,或許是最合適的選擇。
大眾與小鵬的合作除了預示著傳統車企想要在新能源賽道趕超之外,更預示著中國汽車品牌在電動智能車時代已經具備全球重大影響力。
但例如福特汽車和長安汽車就選擇繼續升化合作伙伴的關系,通過創新的業務模式來實現新能源賽道的突破。
8月1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執法二司發布的經營者集中簡易案件公示信息中,長安福特汽車有限公司(簡稱“長安福特”)擬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安汽車”)簽署協議新設合營企業。
公示還披露,新公司擬從事新能源乘用車以及長安福特現有福特品牌車型的銷售服務業務。交易完成后,長安福特與長安汽車分別持有合營企業60%、40%的股權,雙方共同控制合營企業。
據BusinessCars獲悉,此次長安福特與長安汽車成立的新合資公司中將率先用新的組織模式進行新能源戰略的布局。
不過,想要在中國市場重新拿回新能源的主動權,傳統車企就必須打破局限性,通過品牌、制造、新能源產品和服務體驗等更多形式去吸引用戶。所以像長安福特這種創新模式的落地,動作很快,遠比外界想象的敏捷和有魄力。
“加電提速”,在華突圍的新嘗試
隨著中國車市正在掀起一波“合作潮”,外界對于如今外資車企或合資車企主動尋求與中國車企合作的目的是什么充滿著好奇。
可以說,這也跟中國目前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息息相關。
到目前為止,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所謂造車新勢力為主帶來的市場擴張階段。新勢力企業憑借產品設計、新技術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感,所以包括蔚來、理想、小鵬等企業脫穎而出。
緊接著新勢力企業與燃油汽車企業逐步形成貼身競爭。
隨著燃油汽車企業通過新品牌運作和內部機制創新,逐步在研發設計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迎頭趕上,拉長了競爭短板;同時,其自身在供應鏈安全性穩定性、產品品控、營銷網絡效應等方面的相對優勢進一步顯現,包括比亞迪、廣汽、吉利、長安等企業競爭力快速提升。
但發展到現在,從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能夠看出,外資車企和中國車企的關系已經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國內車企頻頻以合作方式向外輸出技術。而外資車企或合資車企也加快補短板、煅長板,形成更加激烈的競爭。
此前豐田與比亞迪于2020年各出資50%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研發電動車車型bZ3,今年年初已順利推出,該款車動力總成三大核心零部件中的電池和電機都來自比亞迪。此外,吉利和雷諾在韓國的合資公司也計劃于2024年在韓國推出首款新能源車型。
而從此次福特汽車和長安汽車成立新合資公司從目前已透露的信息可以猜想出,雙方高度互補的優勢是長期戰略合作的基礎,合作后將互相分享智能電動汽車的技術和世界一流的設計及工程能力。
更深入的來看,福特汽車是在全球高標準的制造水準、嚴苛的質量體系、內燃機的EcoBoost、全球高標準的電動化生產線、扎實的三大件技術儲備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
隨著近年來的發展,長安汽車從智電iDD到原力技術,以及L2、L3級自動駕駛技術、智能網聯生態,和華為深度合作等方面,電動化和智能化已經成為長安汽車手中的一張新牌,所以從雙方合作的內容上看,預計長安汽車也將扮演“技術輸出”的角色。
隨著兩者新合資公司的成立,既符合近年來福特汽車在中國市場“減少支出,專注高回報領域”的運營邏輯。同時也有助于解決中外股東雙方進一步對癥下藥,提升新能源產品的本土研發比重,從而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的新能源產品和服務體驗。
不過必須一提的是,在存量市場競爭時代,主流合資品牌既面臨豪華品牌與自主品牌的上擠下壓,還要應對席卷全球的電動化、智能化浪潮,壓力巨大且時間緊迫。
所以包括長安福特在內的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這點,力求快速破除發展瓶頸。
在此前福特汽車財報發布會上,福特汽車CEO吉姆·法利對外表示,“我們的轉型之路正在取得穩步進展,這條路不會一帆風順,需要不斷引導客戶需求,并盡快適應新的速度?!?/p>
目前來看,此次福特汽車與長安汽車成立新合資公司并聯合開發以及加速電車戰略轉型,只是福特汽車對電氣化轉型市場想象空間的“前菜”。
更值得關注的是,福特汽車始終堅持布局,并且一如既往地支持長安福特的業務發展,為其注入更多本土化血液的決心和態度當真正落地后,又將書寫怎樣的新故事。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創新合作潮”對中國汽車市場到底有多...
在電動化時代來臨后,多家外資車企或合資車企正主動尋求與中國車企合作 -
車企再“卷”價格戰
進入8月份,汽車“價格戰”硝煙逐步蔓延。繼上汽大眾、零跑、奇瑞新... -
輕質光伏--工商業光伏下一輪風口
據上半年工商業光伏裝機量統計,江蘇、浙江、山東、安徽、廣東裝機量共 -
裁員、降價,高通還要苦一陣子
又一個芯片巨頭開始打價格戰了,這次是高通。為了清庫存,高通開始降價 -
智能鎖專用觸摸芯片
智能門鎖是一種通過集成先進技術和電子元件實現智能化安全鎖具的設備, -
上游硅料價格“雪崩”,中游N型技術推進...
7月19日,梅耶博格的HOPE(高效光伏組件制造)項目獲得了2億歐元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