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如何“回春”:人員優化是過程非結果
在過去2年多時間里,市場對騰訊大致有以下兩種矛盾的看法:
(資料圖片)
其一,短視頻對廣告業務的帶動產生了利好因素,相比之下游戲業務相對疲憊(國內業務穩定總量,國際游戲有19%的同比增長),而在視頻號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去年幾乎翻倍的背景下,該業務單季度廣告收入30億元的成績令許多朋友略感失望,要低于同類企業;
其二,截至撰稿,騰訊TTM市盈率不足15倍,市銷率不足5倍,市凈率不足4倍,2023年Q2自由現金流也有299億元之多,無論用自由現金流貼現還是利潤或收入倍數(市盈率和市銷率)等估值模型分析騰訊,得出的結論也多在400港幣上下,目前可是妥妥的低估。
在過去一年里,我們在市場中也看到了這樣的劇情:被股價虐完之后,投資者紛紛質疑其成長性,而一旦股價好轉,第二種為代表的樂觀情緒馬上回歸,各種模型在各類excel里歡快運行。
這也是許多朋友們的困惑,手中一堆分析工具,但面對問題卻不知道哪個最合適。
本文我們就來闡釋我們對騰訊的基本分析框架,核心觀點:
其一,持續的大手筆回購為騰訊穩定了股價,平抑了風險,為企業爭取了改革時間;
其二,成長性最終要看管理效率的提升,這仍然是騰訊接下來的重點;
其三,貨幣市場流動性對騰訊短期估值影響巨大,長期則要看改革力度。
回購抑制風險,穩定股價
在對財務基本面分析之前,我們先對騰訊的股價走勢做簡單量化分析,以便于對企業“定性”。
BAT作為我國互聯網行業的三巨頭,在很長一段時間分別吃到了屬于各自細分領域的市場紅利,只是在紅利期之后不同企業便開始面臨著不同的挑戰,市場對企業們信仰也在減弱。
基于此我們統計了一年內BAT三家公司與中概大盤(金龍指數基金)的股價起伏情況(初始值設為“1”),可以看到在ChatGpt大熱之后,百度快速響應,在資本市場確實得到了認可,自此之后百度的市場估值能力要強于后兩者(與此前迥然不同)。
但相比之下,騰訊和阿里兩家企業的表現開始與大盤保持一致。我們也知道指數基金一大特點是風險分散,當行業或者個股面臨不確定風險時,指數基金能夠一定程度上降低風險,2021年互聯網行業遭遇來自宏觀和監管方面壓力時,阿里和騰訊的跌幅也是大于指數基金。
如今騰訊和阿里又開始與大盤保持同一節奏,這一方面確實說明行業的系統性風險正在消散,尤其對于頭部企業將會得到很大緩釋(與近期政策密切相關);另一方面我們認為這與企業近期的種種資本行為密切相關。
2021年后,為稀釋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多重風險,騰訊采取了以下措施:
其一,將此前所持有的一些公司股權通過股息方式分配給投資者(如對美團和京東),這一方面將此前的投資成績一次性釋放成業績(根據騰訊會計準則,其對聯營公司投資均以成本計價,股價變動也就未實時反饋在騰訊損益表中);
其二,企業自身也加大了回購力度,在上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近期騰訊對回購可謂是不遺余力,今年上半年在回購方面消耗了169億港元。
簡單來說,在系統性風險之下,騰訊通過減持投資公司換現金,提高股息和回購力度等方式來穩定市場情緒,抑制了股價的波動。
我們接下來驗證此觀點。在我們的分析框架中,港股的“錨”乃是人民幣離岸匯率,我們之前對此已經多有闡釋,在此不再贅述。
簡單來說,兩者之間會發生如下反應鏈條:內地經濟活躍——離岸人民幣升值——港股流動性充盈——利于資本市場。
我們再看騰訊與人民幣匯率的關系,見下圖
如前文所闡釋的那般,騰訊與離岸人民幣匯率確實呈現明顯的相關性,上圖中兩條折線基本對稱分布(2021年由于行業系統風險例外),但近期在離岸人民幣匯率大幅浮動之時,騰訊股價波動乃是相當小的,我們認為很大程度上也是回購對股價的穩定性,否則股價下探位置絕不止當前水平。
我們用同等方法來驗證阿里,也得出了類似觀點(阿里近年也是加強了回購工作),于是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其一,在回購,增派股息等手段配合之下,騰訊股價下行的勢頭已經被抑制,這也是企業此前積累的功勞;
其二,從另外一個維度去看,騰訊越發像是一個“價值股”(成長性變緩,而現金資產豐沛),與大盤走勢越發接近,這又可能在抑制其股價的想象空間(價值股的市盈率不可能過高),也就是說資本角度的操作可以為提高經營景氣度爭取時間,但最終還是回到業務。
減員增效不應是結果而是過程
如開篇所言,市場本季度市場尤其關心騰訊的成長性(這關乎企業究竟估值模型),尤其當游戲業務增速快速變緩之時,找到新的業務增長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分析增長之前我們先看騰訊毛利率的變化情況。
毛利率是可以直觀看到騰訊業務的演進歷史的,在大吃市場紅利時(游戲和廣告)毛利率曾高達70%以上,但隨著業務觸角的多元化,毛利率開始持續下行(如云計算初期對毛利率侵蝕是明顯的),直到2022年初毛利率幾乎觸底。
將營收同比增長與毛利率對比就更清楚了,盡管毛利率被新業務攤薄的很明顯,但總營收增速總趨勢也是下行的,這就非常令人奇怪了,新興業務既然很大程度上攤薄了毛利率,但為何其對總量的帶動能力怎么就那么低呢?一般的企業多在新業務快速擴張時攤薄毛利率。
經過分析和思考,我們認為原因有:
其一,部分業務在發展初期騰訊曾經進行了殘暴的價格戰,如云計算早期騰訊的“一塊錢接單”,也即在“厚家底”理念之下,騰訊為培植新業務往往不考慮回報率,甚至于“跑馬機制”對業務的冗余重復投資(如短視頻的多個產品并行),這便產生了上述結果;
其二,一些業務的商業化相對滯后,如大多數機構都對微信有過估值,其中相當部分都高估了微信廣告的總容量,又比如如今的視頻號,騰訊雖然披露了用戶人群,上傳內容的經營數據的“驚喜”,但單季30億元的廣告收入卻算不得多的。
總而言之,躺在現金牛上的騰訊在管理上的粗放以及對新業務的商業化的容忍,使得騰訊的經營效率不高,這也是管理層不斷在內部呼吁解決“老白兔”問題的主要原因。
因此當市場討論騰訊后期的增長潛力時,我們不妨將視角放在:
1)騰訊能否從根本上提高經營效率,業務和人員的優化究竟是開始還是結果,這關乎效率提升是根本上的還是只基于優化財報,這是我們非常關心的;
2)視頻號也好,云計算也罷,早已身處紅海市場,企業要想反超的對手就需要更高的執行效率,也要在營收中做更多嘗試和創新。
企業一切問題的根本在管理,市場中只看到騰訊的減員增效,但我們是希望可以借此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如此才可以對騰訊的成長性進行展望(阿里在此要比騰訊走的快一些)。
本季度營收和毛利率雙雙增長,這是一個好現象,在此之前騰訊云也表示要“做好產品,被集成”這些都是好的苗頭,希望可以保持下去。
在此我們對騰訊的估值就有了以下認識:
其一,以靜態眼光去看,當前騰訊的估值確實不貴,且在回購力度之下,估值中樞應該是上行的;
其二,以動態眼光去看,當前騰訊在成長性方面還未取得該有的成績,抑或是說接下來管理效率仍然是重中之重,在此之前我們不宜過高提高成長預期,在情況明朗之前討論增長意義不大;
其三,前文的回購等手段可以為騰訊改革爭取時間,短期內分歧仍然會存在一段時間。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騰訊如何“回春”:人員優化是過程非結果
在過去2年多時間里,市場對騰訊大致有以下兩種矛盾的看法: 其一,短視 -
暑假檔大爆,170 億票房中的“LED 顯示風采”
行家說Display導讀: 暑假檔電影“很燃”,截至8月17日,暑期檔票房已 -
賈躍亭FF91交付鬧?。阂粓鲑Y本演員和二...
作者|路世明?? 編輯|大風 交付了!賈躍亭終于支棱起來了。 近日, -
AI芯天下丨產業丨功率器件雙雄,為SiC押...
前言: 從缺芯潮緩解轉向下游市場需求疲軟,在半導體賽道的周期性[寒冬 -
D類I2S輸出數字音頻功放芯片-NTP8938
音頻功率放大器在每個產生可聽聲音的系統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幾十 -
馬達驅動技術在投影儀中的關鍵作用與應...
馬達驅動在投影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用于控制投影儀內部的各種機械部